1.油价调整60块每吨,算到每升多少钱

2.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对我国国内能源市场的影响

3.汽油价格为繁调整

4.石油价格上涨对物价有什么影响

油价调整是规律吗_油价调整的利弊分析报告分析

在沈阳受小麦等原材料持续上涨的影响,酱油价格普遍上涨20%左右,原来4元的拓东一级咸酱油,现在已经卖到4.8元了;而至5月下旬,成品油价格已在一年间上涨幅度超过30%。与此相关联,国内不少地方出租车价格也水涨船高:原来卖两元一斤的苹果现在涨到三四元一斤;甚至平时不起眼的白糖,也涨价了;另外一些蔬菜、牛羊肉也在不同程度地涨价……

而菜价涨跌互现,尖椒、青椒、云豆等少数品种价格高于去年,、土豆、韭菜、胡萝卜等价格低于去年,蔬菜的整体价格水平低于去年,供应总量与去年持平,基本满足市民消费需求。

2.日常用品类:

商品的涨价像传接力棒一样,纸巾、毛巾类商品也偷偷跟着涨价。

我从一个超市负责人处得知,超市方已经得知厂家的通知,后期纸巾、毛巾等部分商品价格将上调10%。目前,维达、心相印、清风等多种品牌的10只装卷筒纸,市场价格在15—23元。到时,这些商品的价格标签将进行微调,价格几乎都涨到20元以上。据介绍,纸巾涨价与纸浆等原材料价格上涨有关。受到去年旱灾、霜冻等各种自然灾害影响,国内林木减产,直接导致木浆涨价;另一方面生产成本、劳动力成本增加,加重了纸巾生产企业的造纸成本压力。

3.汽油:

目前沈阳汽油价格为:90#汽油4.35元/升,93#汽油4.65元/升,#汽油5.1元/升。

目前,我国成品油的定价机制是参照新加坡、鹿特丹、纽约三地市场价格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当国际油价上下波动幅度在5%-8%的范围内时保持油价不变,超过这一范围时由国家发改委调整零售中准价 。换句话说,我国的成品油价格是参照国际市场价格而制定的价格。世界范围内汽油价格的上涨也影响到沈阳汽油的价格。

4.房价:

沈阳原来城市人口中下岗人员比较多,收入比较低,所以沈阳的房价调控一直很严,做的不错,经济发展不错,而且最近十多年来,依靠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经济建设,不需要靠房地产来提升GDP,还有个原因就是沈阳作为东三省的集散中心,大量再就业人员和外来人员也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比照小城市的吃拿卡要现象也少些,所以房价照同等规模大城市相比并不高,但仍旧年年呈现走高的趋势。 总之,全国城镇居民8大类消费支出中,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5.8%,但不同的居民食品支出的比重差别较大。10%的高收入户和10%的最高收入户其比重分别为33.4%和27.3%,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4和8.5百分点;而10%的低收入户和10%的最低收入户食品的消费比重分别达43.5%和46.3%,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7.7和10.5个百分点。因此,从数据可看出,食品价格的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影响是最大的。 从价格下跌的衣着、交通通信、教育文化类消费比重看,全国城镇居民平均消费比重37.4%,而10%的高收入户和最高收入户的消费比重分别为38.4%和44.9%,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和7.5个百分点。从低收入群体看,10%的低收入户和最低收入户的消费比重分别为30.9%和27.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5和9.6个百分点。 因此,从以上数据可看出,在商品价格的下跌中,得到实惠最多的是城镇居民中的高收入群体。而低收入群体由于消费比重低,相对而言,价格下跌的实惠则得到较少。

在目前的消费市场中,小轿车在降价,电脑、手机在降价,平板电视在降价。电信资费也在降,药价也在降,而且降了二十多次。总体归结为:消费需求弹性越小的涨得越多,弹性越大跌得越多;性、基础性产品涨的多,电子类、科技类产品降的多;米袋子、菜篮子涨的多,高档消费产品降的多。 (二) 具体影响

从宏观的角度看,由于部分商品价格上涨,特别是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肉禽蛋、鲜菜、汽油、柴油、石油、液化气等商品价格仍保持在高价位上运行,全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同期上涨6%,影响了农民人均多支出186元。这些都必然影响了居民的消费信心和心理。人民手中钱越来越不值钱,纸币贬值,存款所代表的实物量少了,势必影响人民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人民购买力降低,影响人民消费心理,商家难攻消费者荷包,消费市场不活跃 。

但涨价幅度大的恰恰是低收入群体支出比重高的商品,而降价幅度大的也恰恰是这一群体支出比重低的商品。因此,可以说对于城镇低收入群体而言,是一方面要承受涨价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较少或难以享受到降价带来的好处。对这一反差现象,理应受到有关方面的极大关注。另外,更值得注意的是,高收入阶层既消费了粮油肉,也购买享受型、科技类高端产品,在承受涨价负担的同时,也获得降价的好处,两者相抵,得益大大高于支出。比如买车,原价20万元现在只需18万元,这2万元的“额外”收益,可以弥补多少个月家用的“额外”支出。相反,低收入群体维持生计原已有些困难,应付一日三餐之后,无力购买其他,甚至需动用积蓄来度日,使原本买电脑的泡汤,于是,只承受涨价的痛苦,却得不到降价的好处。这就是当前物价涨跌的对不同人的不同感受与影响。因此,从价格的涨跌和居民消费比重的分析,不难看出,面对涨价,哪些人的承受力强些、哪些人承受力弱些?在涨跌之中,谁的利益受损最大,谁的损失小些,谁不仅没有损失反而得益呢?在社会分层日益明显的今天,富人群体与穷人群体的存在是客观事实,而他们对消费品涨价的承受力差别很大。为应对“开门七件事”,每月多开销几百元,对富人来说,压力不明显;对只有千把元收入的家庭来说,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对城镇的大多数中等收入阶层来说,其实也不轻松。(三) 物价上涨问题的原因分析

后文调查问卷中的最后一题实际上是我做调查前做的一些总结。供需失衡、成本拉动、国内投资过热、国际贸易失衡、人民币升值预期等归根结底,都是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造成的。

其次流动性过剩,再次是之前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滞后反应。

(四) 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物价上涨

目前,让老百姓最担心的就是物价居高不下。近期的物价快速上涨,已经形成城乡低收入居民生活的较大压力和紧张心理,居民消费信心指数高位回落。遏制物价,使上涨来得缓慢一些,做好应对措施,维护社会稳定,妥善安排低收入居民生活,已成为当务之急。 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妥善安排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想方设法尽量减轻这一部分人的生活负担。同时,要减少物价过快上涨对低收入居民家庭生活的负面影响,切实将改善民生落到实处,要在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对低收入群体生活影响较多时,及时取调整社会保障标准、发放临时补贴等措施,确保低收入群体生活水平不因价格上涨而降低 有三个应对之方,一是加速人民币升值;二是加速提高劳动力价格,增加社会公共,以解决国内消费需求不足和贸易顺差过大的问题;三是保持股市平稳发展,发挥股市吸纳过剩流动性的作用。 同时,保持股市稳定发展对当前经济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股市的稳定向上发展,可以吸纳大量过剩流动性,对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有好处。如果当前股市出现暴跌甚至发生股灾,那么,对当前经济无疑是雪上加霜。股市吸纳的大量流动性必然会一方面流向储蓄、其他理财产品,另一方面将会流向房地产以及其他商品上面,将推动房地产价格以及物价继续走高。因此,要建设好股市,防止股市的大起大落,使股市成为良好的投资资金与消费资金的蓄水池,较好地吸纳当前过剩的流动性。

油价调整60块每吨,算到每升多少钱

考虑到价格改革、工业化进程及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原油价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程度将逐步加深。即使从目前的油价水平看,油价对中国本轮通货膨胀的压力也还没有真正缓解乃至消除。

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影响

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和各大国经济的工业化、现代化的历史来看,原油价格与各国经济增长之间总是存在密切的相关关系。因为石油价格波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是非常广泛的,从生产到消费,从成本到价格,从贸易到投资,都会因石油价格波动而受到影响。目前,原油价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只是刚刚显现,因此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原油价格波动对中国GDP 增速的影响不太大。而考虑以下因素,原油价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程度在逐步加深:

(1)价格改革的最终完成。目前价格改革并未真正推进,成品油价格受到管制,如果成品油定价市场化,原油价格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将更显著;

(2)工业化进程。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原油消费量在快速增长。原油消费量的增长使中国经济增长与油价的关系会更紧密,油价波动对经济的影响将更深入;

(3)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目前,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煤炭消费最大,占比约70%,而石油约21%。如果考虑石油消费量的增长预期和能源价格之间的联动关系,原油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会更大一些。

回到短期上来,近期油价高位回调减缓了下半年乃至明年经济增长下滑的速度。一方面,由于存货等原因,4 月以来高企的原油价格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存在时滞效应,下半年GDP 增速将比上半年减缓,预计下半年在9.8%左右;另一方面,我们认为,在美国不发生飓风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7 月11 日的147 美元/桶很可能会成为今年油价的最高点,油价的回落盘整将增大中国经济软着陆的可能性。即油价回调将减弱油价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将减缓对经济增长回落的冲击。

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从目前的油价水平看,油价对中国本轮通货膨胀的压力还没有真正缓解乃至消除。2009 年通胀的高低依然有赖于油价水平。从短期看,油价回落将大幅减轻成品油价格上调的压力并进一步确认下半年中国CPI 的下降趋势。

我国现行的CPI 由八大类商品构成,大致的权重是:食品约33.6%;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约14.5%;居住约13.2%;交通通讯约9.3%;医疗保健个人用品约11%;衣着约9%;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约4.4%;烟酒及用品约5%。八大类商品的权重这几年有微小的变化,但大致如此。从CPI 的构成来看,石油并没有直接的权重,但构成CPI的各类商品及服务大多直接或间接消费石油相关产品。

石油价格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中国CPI。直接途径是影响CPI 中交通运输和水电燃料等消费价格,其影响大小取决于成品油的价格和价格管制程度以及它们在CPI 中的权重。间接途径是通过影响石化中间体和成品油等生产资料价格来影响CPI,影响大小取决于企业盈利水平和市场竞争程度。根据国际能源署、OECD 经济部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研究部合作研究的报告,在没有价格管制的情况下,如果国际石油价格每桶上升10美元并持续一年,我国的通货膨胀率将上升0.8 个百分点。

6 月20 日,成品油和电力价格上调,缩小了和国际成品油的价差,但对非食品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形成一定的上涨压力。如果国际原油价格持续走高,国内外成品油价差进一步拉大,很可能迫使我国加快调整成品油价格,从而对初步缓解的通胀形势形成新的压力。而油价的调整将缩小国内外成品油价差,也将带动其它石油化工产品价格的回落。截至8 月8 日的数据显示,国际成品油价格随油价大幅下跌,美国成品油价格跌幅超过10%,新加坡成品油价格跌幅超过14%。国内汽油、柴油、航煤油不含税价格与国际分别倒挂811元、1339元、1034 元/吨,差价幅度分别为13.1%、19.6%和14%。一个月以来随着油价的大幅下跌,国内外成品油价差大幅度收窄。

油价回落也会带动其它能源价格的回调。近期,国际油价回落带动国际天然气价格大幅下跌。截至8 月8 日,国际天然气价格已经从6 月份的12.68美元/吨 均价回落到8.22美元/吨,近一个月其价格跌幅高达37.63%。天然气价格的下跌最终影响到国际国内尿素价格出现回落,跌幅分别为1.44%和1.21%。尿素价格回落将降低粮食生产的成本,从而减弱下半年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动因,减缓下半年CPI 的上涨压力。

更为重要的是,油价回落将大幅减轻成品油价格上调的压力和上调预期,削弱了非食品类价格上涨的驱动力。从而进一步确认下半年中国CPI 的回落趋势。

对相关行业盈利状况的影响

高油价直接抬高企业原材料成本并间接抬高资金成本和人力成本,对企业利润造成挤压。在未来的2-3 年,企业经营状况的根本改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油价高低。而从下半年来看,油价回落缓解了企业成本压力但盈利状况难以改善。

从油价波动下石油消耗前十位的行业的成本波动来看,如果油价提高50%,则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煤气生产供应业、电力热气生产供应行业为了弥补成本上升将要求分别提高价格50.75%、8.04%、6.95%。但是,由于价格管制的存在,成品油、煤气、电力往往不能按照成本上涨幅度定价,因此油价大幅上涨实际上形成了对这类行业的利润挤压。同时,从经济史来看,高油价往往伴随全球性的经济调整。全球经济调整和将原料价格上涨转嫁给最终产品价格方面的困难将对工业企业的支出(包括固定投资和存货)有相当大的负面影响,从而造成利润的下滑。而油价下跌能缓解各行业的成本压力。

油价波动对各行业的影响程度不同,影响的时滞也不同。同样,各行业对油价的反应速度和敏感性也不相同。而成品油价格的管制会改变部分行业对油价的敏感程度和行业盈利状况。结合各行业石油直接消耗系数的情况,并根据产业链上、中、下游间原材料成本的传导,我们分析了成品油价格管制下的油价下跌或上涨情况下相关行业盈利状况的变化。总体而言,对油价波动不敏感的行业主要有医药健康护理、文化、通信服务及设备制造、金融保险、食品饮料等。

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对我国国内能源市场的影响

按汽油密度是0.7-0.78 kg/L来算,每升是0.042-0.0468元。

国内油价的上调,离不开观察国际油价形势的变化,还得根据国际的油价形势而调整的。而最近的国际油价方面,由于欧佩克+推进增产、美国5月非农报告企稳回升,导致美国原油涨4.11%,创2018年10月以来新高。

油价的上涨,不仅是属于物价方面的上调,起到更多的反向作用是转移了更多消费力往新能源汽车市场板块,未来油价的只增不涨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是否真应了网友那句话,早买绿牌车早享受,油价的上涨是否会成为老百姓接受新能源汽车的一个转折点。据多家市场机构预测,2021年6月11日24时国内成品油价将迎来本年度第八次上涨。

隆众资讯油品分析师李彦表示,上调已是大概率:本轮调价过后,2021年的调价格局将变为“八涨一跌两搁浅”。批发方面来看,国际原油持续上涨提振业者心态,炼厂方面趁机推高油价,但中下游商家销库之余多按需购,市场购销氛围尚可。零售方面来看,目前山东地区中石化加油站的92#和95#汽油价格分别在6.74元/升和7.23元/升,本轮零售价上调幅度在0.12元/升左右,私家车主们可以在本周六前加满油箱了。

汽油的好坏对汽车的影响很大,汽油是汽车的心脏,其质量能否达到国家车用汽油标准,对汽车的影响非常大。油质不好,车就会中毒,轻则使车辆的加速度受影响,重则对发动机造成损伤,需要做解体维修,有相当多的汽车产生异常故障,都是由于使用了劣质汽油所引起的。伪劣汽油多数杂质超标,当汽车的发动机运转时,劣质汽油充满供油系统,油泵滤网、汽油滤清器、喷油嘴这些有小孔或起滤清作用的部件很容易被劣质汽油中的杂质堵塞,造成供油不畅,发动机功能下降。

积炭:汽油中的杂质一般都以胶质的形态存在汽油中,即使它们通过了滤清装置,也会在进气门、进气道、汽缸内淤积,天长日久形成坚硬的积炭,它对汽油有吸附作用,会造成混合气体,影响发动机的工作。更严重的是胶质粘住气门,活塞上行时与未回位的气门相撞,造成发动机毁坏。氧传感器和三元催化器失效:含有杂质的汽油不能充分燃烧,直接造成排气不畅,尾气不合格,发动机工作不稳定,加速无力,总体经济性能差,而且费油。如果加油后出现加速挫车,急轰油回火,转速不稳,爆震等现象,就应考虑可能是伪劣汽油在从中作祟。

汽油价格为繁调整

字数多了,贴不下了,你去看看原文吧

二、长期石油政策抉择和金融博弈

石油作为一种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历来是影响各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当今世界经济处于经济调整的复苏阶段,各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转折、更新,进一步扩大了对国际石油的需求,其中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经济升级周期,更加大了对石油能源的需求。由此可以看出石油价格的重要性。如果石油价格过高,将促使生产成本上升、物价上升,直接制约经济的发展速度;反之,如果油价过低,将使石油出口国的外汇收入大大减少,从而损害了石油出口国的经济利益;因此,中期看,如何将国际石油价格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是国际社会需要妥善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1、世界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国际石油价格持续上涨是世界经济进一步增长的不确定因素。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国际石油价格每桶上涨5美元,1年内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将下降0.3个百分点。石油生产和价格涨跌是一个周期性问题,并且会影响不同类型国家的经济增长。国际油价处于高位时会导致石油生产过剩、供过于求,继之价格又会暴跌,由此又导致石油生产收缩,石油价格上涨,这已经是由历史证明的经验。因此,有关国家经济增长不能不受这种石油生产------价格周期的影响,相比之下,石油输入国将比较出口国更易受到这种经济周期波动的冲击。目前工业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对石油的需求也有增无减,石油是发达国家最重要的进口项目,并且是对外贸易中最大的逆差项目。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对于严重依赖进口的欧元区国家所产生的影响将最为直接,欧元贬值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国际石油价格上涨所造成的欧元区通货膨胀上升的压力。即使由于石油输出国增产,使涨价问题一时得到缓解,也不可能改变这一基本走势。

从发展中国家看,近年来亚洲经济复苏势头比较好,扩大了对石油供给的需求。1990--1999年期间,除西亚产油国外,亚洲东部国家的石油需求增幅约占全球石油需求增幅的80%;如果油价居高不下,将对亚洲国家的财政收支、通货膨胀、国际贸易收支、偿还外债能力等都形成较大的压力,影响亚洲经济继续增长的良好势头。北美、欧洲和亚洲是世界的三大石油市场,其中亚洲的石油需求增长速度最快,但是作为亚洲主要产油国的产油量却基本上没有增长,这使亚洲各国从中东的石油进口量大幅度上升。另外,主要产油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动荡性也直接影响着油价的波动上涨,如委内瑞拉的政治问题使石油减产严重,沙特阿拉伯经济引起的设备老化石油减产,以及伊拉克破坏性的石油状况,都是油价潜在波动隐患。在产油国中,一些严重依赖石油收入拉动经济的发展中国家或经济转轨国家,如俄罗斯等,受到石油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大,涨价使之大喜,跌价则大悲。2003年以来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世界经济的总体复苏态势和增长水平。随着伊拉克紧张局势因突发暴力再度恶化,国际油价的高企可能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障碍。

2、能源需求结构调整的必然性。伴随经济全球化、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各国国民经济实力的快速增强以及经济增长质量提高,各国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2004年世界石油需求每日增加165万桶,石油日消费量达到7990万桶。同时,国际能源需求的结构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世界原油库存在减少,石油开的、技术与设备综合问题凸显;还有燃煤需求有所下降,燃油及燃气需求迅速增长,从而使国际燃油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随着新经济高科技含量的增加,国际石油生产、运输、储存等也有高新技术的更新改造,替代石油以及原油组合也逐渐显现,天然气、氢气等能源开发也对国际石油供求格局具有影响。由于世界经济面临传统经济转向新经济的转换,特别是出口拉动转向投资带动的结构转型,各国内需的扩大不仅增加了投资需求,也促使国际原材料价格急剧上涨,石油与钢铁、煤炭等原材料的上涨便具有连带反应。全球化商品流动时代使国际石油市场出现运输瓶颈和储存技术难题,运输成本的高企、港口和道路拥挤、储存成本上升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油价进一步上扬。

美国能源署预计,全球对各种形式能源的需求将在今后20年中增长54%,仅原油日消费量就将可能增长至4000万桶;美国能源资料协会(EIA)的2025年远景预测还显示,发展中国家能源使用增长将最为强劲,尤其是中国和印度,因经济颇具活力将进一步加大能源需求。预计今后20年中,发展中国家的能源使用量将锐增91%,而工业化国家用量将增长33%。2025年全球石油需求预计将增至每日1.21亿桶,2004年为每日8100万桶。美国、中国以及亚洲其它发展中国家将消化近六成的新增原油。有数据显示,亚洲2004年的能源需求将增长8%-10%,石油对经济增长的支持作用不言而喻。

3、国际经济关系的协调性。石油问题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具有多层面的复杂性,比如OPEC与非OPEC之间的矛盾,石油供给国与需求国之间的矛盾,进而延展至大国与大国、强国与强国、富国与富国、大国与小国、富国与穷国等不同层次的复杂协调合作关系。国际石油价格不确定的波动干扰了世界经济的复苏,增加了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政策协调的难度。国际石油问题引发的国际经济关系中石油产出和需求的关系变异,聚焦在金融安全与经济利益,石油问题成为国别关系强化与松散、重组与离合的重要筹码,其中主导的突出影响因素是美国经济利益、政治霸权、军事强权及其在金融市场中独特地位。石油问题是美国对外政治、贸易、经济与外交关系的主线,也是美欧日经济金融竞争与较量的主要战线之一。统计数据显示,美国从中东的石油进口占其石油进口总量的25%,欧洲占60%,日本占80%,美欧日三大利益集团竞争源于石油,又怨于石油。

世界经济发展供求格局的日益明显,发达国家是主要石油消费国,而大部分石油出口集中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这里既相互需要,又相互矛盾,是一种需要不断调整和协调的关系。此外,美俄、日俄、中俄、中日以及新老欧洲之间的多重和复杂的国际关系均有石油色彩的渗入,政治意图也已成为油价波动的重要诱因。特别是俄罗斯与西方一些大国的利益交错,其中既有西方对外扩展与俄罗斯深化利益需求的意图,也有西方对俄罗斯石油需求的战略意图,日本的西伯利亚输油管线举动已经显为人知,美国更是谋划长远。

从地域角度看,海湾石油是工业发达国家所用石油的主要依托点。因此,世界舞台上的国际力量都紧紧盯住海湾巨大的石油储量,巴以冲突不断、海湾战事连连,也就不难寻味。海湾石油是世界经济和政治问题的焦点之一,它的起伏跌宕预示着国际局势的发展趋势。美国对伊拉克战争结束之后,预测国际石油前景将更为困难,战事对石油市场影响超出预期。2004年政治因素将对石油价格起主导作用,随着政治问题的化解减弱和积聚增强,油价波动继续扩大。

4、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差异性。自欧元问世以来,对欧元的排挤和打击一直是美国国际金融战略的主旨,有形和无形较量已经使欧元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与风险。美欧根本性的差异对立在于全球化与区域化理念的博弈。美日是经济全球化的极力推崇者,因为美日经济规模与市场份额和发展水平的主导,使他们在本地区内难以与弱势的广展中国家或新兴市场经济体相融合,担心在区域化中付出"代价",他们必然以全球化显示其优势并巩固其利益,;而欧洲则是政治、经济、金融和贸易等相对均衡的发达国家经济体,具有实现区域化的先天优势,欧盟5月1日东扩10国的实现,使新老欧洲的融合形成更强大的经济联合体,无论经济、人口或市场已经超出美国。美日和欧洲之间全球化利益主导和区域化利益差异,以及不均衡和均衡的状况,是形成各自经济全球化和欧洲经济区域化理念不同的主要原因。美欧日经济金融理念的差异也反映在金融市场汇率、股价、金价或油价等价格竞争中。在国际石油的争夺上,三大经济体或货币体也必然会以各自经济全球化或区域化理念,加大国际产品的竞争。以科索沃和阿富汗、伊拉克战争冲击原来的石油供求格局,辅之以货币竞争,则是不可忽视的美国全球化战略意向。从日本看,为弥补自身石油需求,其加紧与亚洲、中东国家的经贸合作,改善甚至强化与俄罗斯的关系,其动向也值得揣摩和研究。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国际石油价格走势已经超出市场相对乐观平和的预期,石油作为政治战略筹码的用途大有提升,并潜藏有美国等大国金融战略的策划。美国可以运用美元报价体系的优势,以美元挂钩石油报价手段控制油价,并伴之石油储存的策略,进一步显示其全球石油战略和金融战略的综合优势。

[对策]国际油价走势与我国石油战略

国际石油价格因全球经济复苏需求而扩大,因产油国政策调整而紧张,因地缘政治因素而恶化,因季节因素而变化,未来前景不容乐观。无论如何,石油持续走高必然影响世界经济增长。预计国际石油市场价格趋势短期内难以稳定向下,中期将会继续持续高企。因此,2004年的国际石油价格高点将会突破40美元乃至45美元,全年石油平均水平将可能达到35美元左右,高于去年31美元的平均价;如果国际石油价格一段时间维持35-40美元的高位,世界经济增长至少有0.2个百分点的减值;未来2-3年,国际石油价格将继续在涨跌中高企,但年平均价格有可能在33-38美元区间波动。对于世界经济而言,金融风险与石油危机都不可掉以轻心,更值得关注与防范因石油价格变化所引发的国际金融风险,包括美元动荡性风险和欧洲货币潜在的危机风险,这两大货币汇率走势与石油价格水平直接联系,必将影响全球经济、金融、贸易和投资等相关层面的变化与调整。今年以来已经召开和即将再聚会的G-7,都一直关注石油与汇率问题,突出表明了石油与金融安全的必然联系和重要影响。而全球利率上调的动向,将会进一步加大国际金融市场与国际石油市场联动效应。

我国是国际石油市场一个新兴的战略因素。扩大石油进口成为国际石油价格的一个重要影响。随着经济持续增长,我国已经成为石油需求大国,去年进口石油达到9941万吨,今年可能达到1.1亿至1.2亿吨,这也是4年来世界石油消费量的最高点。近期国际能源署的预测指出,中国石油需求增长将继续超出预期,为高企的国际油价提供支撑。国际能源署将我国2004年第一季石油日需求量上调18万桶,至614万桶,较去年同期增长18%。目前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2003年原油及油品进口量平均为每日210.6万桶。我国2月石油日进口量猛增至创纪录的316.2万桶,比1月高28.3万桶。我国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04年前3个月的原油进口量达3014万吨,较上年同期飙升35.7%。而OPEC在近期的月度报告中也指出,由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OPEC将提高2004年度的世界石油消费量预期,2004年世界石油消费量预期由原来的每天2387万桶提高到2617万桶。

在我国能源消费开始对国际能源市场产生重要影响的同时,国际油价的波动也导致了我国国内的油价波动。我国从1998年开始对国内成品油市场实行动态管理,即根据国际市场上原油价格的涨跌来调整国内的成品油价格。国际市场油价的巨幅波动,不仅影响石油及上下游企业的经营绩效,加大了相关企业的经营难度,同时也对我国经济的走向,特别是价格走向产生广泛影响。有鉴于此,我们应当加快实施"国家石油储备战略",开展石油期货交易,完善国内成品油市场的价格形成与调整机制,维护我国的石油安全和金融安全,以确保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

石油价格上涨对物价有什么影响

国际油价近期连续回升,创四个月以来新高,而国内油价在四个月内3次调整,频率之高前所未有。邓郁松认为,尽管《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并没有量化的具体指标表明油价在什么价位、什么时候该调整,但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频繁调整将成为今年常态。

中国经济网记者作了一个粗略统计:2005年3月至今,汽油出厂价共12次调整,其中8次上调,累计涨幅1980元;柴油出厂价共10次调整,其中8次上调,累计涨幅1670元;航空煤油出厂价共调整8次,其中6次上调,累计上涨910元。总体来看,涨价成为国内油价调整的“主旋律”,跟涨不跟跌现象一直以来饱受质疑。对此,邓郁松分析,这是因为3年来我国原有的定价机制并没有得到严格执行,而照现在新机制的执行情况,这种现象有望改观。

在邓郁松看来,按照目前油价调整的实际情况,新机制从执行层面与以往有着很大区别,这是好现象。“希望这种机制能坚持下去,密切跟踪,那么将来随着国际油价的回落,国内油价也能适时跟跌。”

大幅波动仍是未来国际油价主基调

作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已接近50%,高油价几乎成为中国无法避免的刚性开支,油价动荡也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及资本市场不可忽视的因素。随着新定价机制的实施,中国油价逐渐接轨国际,将越来越紧密地随国际油价调整,因此对国际油价未来趋势的判断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预测国际油价也许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因为很少有人能够真正揣摩透它的脾气,即使是极其专业的投资机构也常常失手。”邓郁松在他参与撰写的《中国经济报告》如此叙述,因此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访时,他更多地倾向于发表自己的判断,和陈述理由:“我的判断是,油价大幅波动现象短期内难以改变,我个人认为今年的趋势是前低后高。”他认为四个主要因素影响国际油价走势:一是石油需求形势,目前由于金融危机影响,全球需求量下降;二是石油集中,欧佩克和俄罗斯对油价走势仍有控制能力;三是货币因素,美元走势的影响;四是石油公司成本居高不下,以致油价长期低于40美元不现实。

邓郁松认为未来几年国际油价“走高比走低的概率更大”,而种种因素变化导致中国油价要保持相对稳定“不具备外在条件”。而对于这次油价上调,他认为并不影响部分地区价格促销,因为去年四季度以来成品油市场,尤其是柴油市场由于需求量下降,短期内存在供过于求的压力,库存需要释放。(记者 牟修锐)

目前全球经济加速发展,促使对石油的需求加大,尤其是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石油消费量迅速增加,使经济增长对石油的依赖性加大。自1996年我国成为原油净进口国之后,原油对外依存度迅速提高,原油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0%。在这种情况下,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和物价的影响明显加大。

一、传导途径和影响因素

原油是最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国际原油涨价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对我国物价水平产生影响:一是由于自2000年以来国内原油价格开始与国际接轨,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将直接提升我国国内原油价格水平;二是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将使得我国原油进口价格上涨,这将增加原油加工企业的生产成本,使得下游企业面临比较大的涨价压力;三是原油涨价将带动其替代产品例如煤炭等的价格上涨,从而带动更大范围的物价上涨。

由于在产业链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各行业受原油涨价的影响程度不同,其大小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对原油的直接和间接依赖程度。对原油的依赖程度越高,受原油涨价的影响也越大。例如原油成本通常占炼油企业主营业务成本的80%以上,原油价格上涨将直接增加炼油企业的成本,促使其提价;二是价格传导是否畅通。在价格传导机制畅通的情况下,原油涨价影响将通过产业链从上游传导到下游,从生产领域传导到消费领域。但是如价格传导机制不畅的话,国际原油涨价的影响可能会局限于上游和中游,很难传导到下游。

二、对国内物价影响的定量分析

为了全面分析国际原油涨价对国内物价的影响,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0年投入产出表以及投入产出价格模型对原油涨价的冲击的大小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如果原油价格上涨10%并维持一年的时间,将使得总体物价水平上涨0.5%,投资品价格上涨0.3%,消费价格上涨0.2%。从所考察的17个行业来看,机械设备制造业、化学工业、金属产品制造业受油价上涨的影响最大,价格涨幅在0.6%-1%之间;电力及蒸汽、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炼焦、煤气和石油加工业、运输邮电业、商业饮食业受石油价格上涨的影响较大,价格涨幅在0.2%-0.4%之间;其他行业价格受原油涨价的影响较小。根据上述模型计算,如果全年原油价格上涨30%,将使得总物价水平上涨1.5%,投资品价格上涨0.9%,消费品价格上涨0.7%。

由于上述计算以价格传导机制比较顺畅为前提,考虑到以下因素,原油涨价对中国物价水平的影响可能没有这么大。一是成品油基准价格的定价权仍在发改委。 从目前的情况看,为了减轻通货膨胀的压力,国内成品油的价格调整幅度远小于原油价格的上涨幅度,这减轻了成品油涨价对下游企业的影响。二是由于一般工业消费品领域价格竞争激烈,上游企业成本增加很难传导到消费领域。三是由定价的公用事业部门的涨价幅度很可能会小于成本的增加幅度,这也将使得服务价格的上涨小于预期。



总体上看,在国内投资增速回落、粮食供给增加的情况下,国际原油涨价使得输入型通胀的压力加大。如国际原油价格持续维持高位的话,明年投资品价格和居民消费价格维持在高位可能将进一步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