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油价一直涨,电车比油车的前景好吗?

2.有些出租车公司为什么不给出租车司机上社会保险

2012出租车油价补贴_出租车油价补贴最新消息

2011年10月7日上午,驻马店市区街道上出现了比较特殊的车辆-----残疾出租车,随即发生了出租车大罢工。

这些残疾人轿车数量不明,全部由残疾人驾驶,安装有计价器,起步价每公里3元并开始营运。残疾车就是普通轿车通过改装,比如,无腿的残疾人改了油门和刹车,我见过有一辆是焊接一根铁棍上下立着,用手往下按就是踩刹车。

这是驻马店第二次强行配置残疾出租车,第一次听说是多年前有一位市委女领导撑腰上的奇瑞QQ,说是300辆,出租车司机死告而不妥协。结果听说是市买单收回了已经上路的QQ残疾出租车,随后的一天晚上出租车协会会长在家门口被群殴并砍了七刀,险些要了命。这一次不知道哪个高人手腕大,上了改装过的车(有起亚锐欧车型)让残疾人跑出租。驻马店啊,你就是还嫌名气不够大,你见过哪里有残疾人开汽车跑客运的。残疾人本身就有大缺陷,开机动车本身就不是他的强项,何况是出租营运。如果市不废掉残疾出租车,就干脆先找几个缺胳膊断腿的残疾人给市委书记和开一年专车试试,看领导敢不敢坐。

上了残疾出租车其实就是行为。残疾出租不但安装了计价器还挂了车牌,还上街开始挣钱了,你想想市能不知道吗?不让谁也不敢给他安装计价器,并且核准起步价3元,是谁调的表?当然是技术监督局,上级不批准谁也不敢给他调表,等着看看吧,弄不好你们有些领导搬砖得砸自己的脚。不知道市委领导咋想滴,让残疾人开机动车跑客运,出了大事怎么办?一辆车上死三个乘客就得赔百十万,谁能买一百万保险?真有这事儿残疾人---哈哈!---赔你个头!你信不信?几年前驻马店开残疾三轮的在雪松路文德路丁字路口追了一辆私家轿车的尾,一打电话来了二三十辆残疾人三轮,拄着双拐和单拐的残疾人围住了私家车,结果私家车赔给三轮200块了事。

我在这里主要就是对市委领导说,残疾人不适合开出租(高危行业),开出租车是要拉别人,是为广大市民服务的,往大处说这就不算是小事,你们领导怎么不征求市民的意见呢?我还听到有人怀疑是不是这中间有某些官员的利益,不得而知。

今天是罢工的第三天了,没出租车出行很不方便,希望市委赶快解决,不要再让某些官员胡搞了,不要再丢人了。

希望我们的父母官真正的为人民服务!

油价一直涨,电车比油车的前景好吗?

没有这样的说法。同车型排量一样同样的路况油耗不一定一样,出现这种情况是有人高油门猛刹车油耗自然就高,跟私车出租车无多大关系,大中城市的出租车排量一般在1.8左右(除了前段时间杭州的奔驰出租车),一般开空调市区百公里也就13升左右,没你说的出租车1公里要二块多这回事

有些出租车公司为什么不给出租车司机上社会保险

当年油价逼近8块的时候,大家都说加不起油,于是很多单位车,出租车把发动机改了,改成烧天然气的了。这两年烧气的车多了,结果就是天然气涨价了。结果是烧气比烧油没得便宜,车子还老出问题,动力还不足。

不管油还是气,还是电。 它都是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的。

烧油的车多所以油才贵。等满大街全是用电的,电不见得比油会便宜,你之所以觉得电便宜是因为电阶梯价,而家用电在补贴。等电不补贴,然后都市场化运作,原来在汽油里征收的的“燃油税”“养路费”“教育附加费”放到你车辆充电的电费里的时候。你就会哭,充不起电了。

所以油价,也好电费也好本质是供求关系,和政策的问题,实际对消费者影响不大。

油价涨,物流行业最先遭殃。实际C端用户,你油价就算翻个倍我该用还是用。 一个月多两三百块油钱而已。无大碍。

你现在给深圳那些因为没有燃油车指标的人一个机会,允许他们用现在的新能源指标换燃油车指标。你看还有几台新能源。

前景一片光明,道路无比曲折,想买电动 汽车 的还是等等吧。

新能源车是不错,但是不要只看到它的好处,也不要看不到它的缺点。现阶段电池技术还远远不成熟,缺点让消费者买单了,奉劝大家暂时不要买纯电动 汽车 。

新能源 汽车 的优点

1、动力优越

动力性能方面,由于是电动机驱动,短时间可以提供较大的扭矩,15万的纯电动 汽车 ,其动力性能可以和30-40万的燃油车相媲美,在起步、超车、爬坡等场景优势非常明显。

很多人试开了新能源 汽车 就爱不释手了,因为开起来确实很舒服,动力澎湃随叫随到,百公里提速10秒以内,高速超车随心所欲,高峰的感觉很爽。

2、舒适度好

电动机驱动没有燃油车的发动机抖动、噪音,也没有换挡的顿挫感,坐在车里显得非常安静,这一点是燃油车一直以来需克服的难点。电动车还有一点就是 科技 感十足,感觉就是在一个电子里,开车和在房子里玩 游戏 差不多,还是很享受的。

3、绿牌优势

同样对很多一二线大城市人群来说,买燃油车容易,但上牌太难,据说某大城市上一个牌可能需要多花费六七万以上,摇号也是一个世纪大难题,纯电动 汽车 、插电混动车型就完美解决了这一问题。

4、充电省钱

这一点毋庸置疑,平均一度电6毛左右,百公里耗电15度,也就是说百公里只需花费9块钱,同等燃油车百公里几乎都在60元以上,设用车10年,行驶15万公里,可以节省5万左右,10年保养相对燃油车可以节约1万左右。

新能源 汽车 的不足就更多了,甚至让你无法忍受。

目前新能源 汽车 只有纯电动 汽车 、插电混动 汽车 、氢能源 汽车 这3种,而油电混动、增程式这两种只能说是近几年的新车型,但并不能称之为“新能源”,纯电动 汽车 自2014年开始风靡以来,发展势头很猛,而插电混动车型它注定是燃油车和纯电动 汽车 的一个过渡产品。

看看某电动车主的吐槽:

当时选择入手第二辆家用车的时候,曾在燃油车和纯电动 汽车 之间纠结,因为家里已经有了一辆燃油车,想入手纯电车,又担心续航问题,又看到电费那么便宜,每天上下班几十公里,一年确实能省下不少“油费”。

另外纯电动 汽车 自动驾驶对家里不常开车的人还是很有用的,加上炫酷的外观,整车 科技 感十足,试驾之后毫不犹豫就入手了,经过几年的相处,各种用车场景都经历过,深知纯电动 汽车 的优势与不足,也详细算过一笔账,发现它省油并不省钱。

问题其实很简单,就是电池的问题,这东西冬天怕冷、夏天怕热,害怕开空调,更怕跑高速,市区里没问题,长途就是在折磨自己。

老司机常说,无论是燃油车还是纯电动 汽车 ,车辆好不好,跑一趟高速,优缺点立马体现得淋漓尽致,对于电动车,在冬天跑高速,全是它的“劲敌”。

刚过去的国庆节,朋友要出去游玩,顺便想体验一下纯电动 汽车 性能,也准备入手一辆,于是借了我的电动 汽车 ,其实借的时候我已经给他说了注意续航和充电的问题,奈何经验不够,最后居然推车。

朋友说他充满电看着续航可以跑600多公里,只花了28块钱,当时不停地说,纯电车太香了,出发之后,全程车速在110-120左右,还开了空调。

到第一个服务区休息时,他看了导航行驶了280公里,再看看剩余续航,只剩160公里了,于是准备充电,但整个充电桩周边全是排队等充电的车,于是搜了下一个最近的服务区,距离70公里。

于是开车继续走,行驶了大概50多公里时,又看看续航,只剩45公里了,他说他大概算了下,根本开不到服务区,于是给我打了电话,问该怎么办,我让他把空调关了,音乐关了,不要给手机充电,车速控制在80-90左右,最好是匀速行驶,不要猛踩电门。

他说全程提心吊胆,每隔一会就要看看剩余续航,太难受了,整个心都凉了,运气还算好,还是熬到了服务区,此时剩余续航只有5公里了。

但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服务区充电桩依然全是排队充电的,人还比上一个服务区多,大概有10多个在排队,充电桩虽然有4个,但有两个是坏的,只有其中两个可以用,没办法,只有等。

中间排队要经常挪车,挪了五六次之后,车终于没电了,怎么办?最后找人推过去充电,回来后,一个劲向我吐槽,说充电再便宜也不想看纯电车了,还是乖乖买燃油车。

冬天跑高速对于电动 汽车 来说,耗电是最大的,实际续航里程几乎要打6-8折,官方显示续航600公里,实际续航只能算400公里左右,中途一定要做好充电的规划,刚好遇上节日高峰期,朋友也不算冤。

首先,纯电动 汽车 普遍都使用三元锂电池或磷酸铁锂电池,这类动力电池因其固有的化学属性,在低温或者高温环境下,蓄电和放电性能都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实际续航会较少很多,虽然三元锂电池耐低温性能比磷酸铁锂电池好一些,但是依然影响大。

其次,纯电动 汽车 没有变速箱,依靠电机进行驱动,车速越快,电机能耗也越高,这和燃油发动机类似的道理,官方显示续航是按照匀速60千米/小时的车速来计算的,当车速到110以上,耗电量几乎翻倍,因此车速快对电量来说也是一大痛点。

最后,纯电动 汽车 不像燃油车,开暖风比开冷风更耗电,暖风耗电量几乎是冷风的2倍,而在冬季都是开暖风,可以这样说,冬季低温+跑高速+开空调这是纯电动 汽车 续航的“劲敌”。很多人冬天为了里程就不敢开暖风,想想冻得发抖的样子,真是够了。

其实电动车还是适合在大中城市开,家里最好有充电的地方,不适合经常跑长途的,更不适合在严寒季节的北方。

电池技术还远远达不到我们的要求,期待有更好的电池出现,比如充一次电十几分钟甚至更短时间却可以跑上千公里,比如电池不害怕高低温度,衰减的也很慢等等。

希望电动 汽车 的未来会更好,大家还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 汽车 。

我买了辆七万的电车,家里有充电桩,很省。真香。先买了再说。别买太贵的就行了。

电车电池技术还不太成熟,建议现在暂不考虑电车。

2月28日,北京的出租车司机张伟在广播上听到一条消息:交通运输部、人力和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三部门负责人表示,全国各地将逐步推行出租汽车企业员工制经营模式,代替目前承包挂靠制;同时还将普遍开展以车辆承包费用(即“份子钱”)、社会保险、劳动收入、休息休等为主要内容的工资集体协商。

那一天,张伟和往常一样,凌晨4点钟起床,坐两个小时公交车从顺义到城里交班拿车,开车开到下午1点左右,正是犯困的时候。本来已经昏昏欲睡的张伟,听到“份子钱”三个字顿时精神了起来。

开了近10年出租车的张伟觉得,无论是企业员工制还是承包挂靠制,都是要交份子钱的,如果份子钱真能跟公司协商有所降低,日子会好过一些。

但直到3月5日,张伟也没从公司方面听到任何好消息。

张伟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北京出租车司机本来准备在2月27日和28日举行罢工,因为油价一直在涨,份子钱却一直不降,出租车行业越来越不好干,但后来罢工并未成行。

“出租车行业的问题远不是员工制、工资集体协商可以解决的,当前出租车行业存在的份子钱高、黑车多、出租车司机频频罢工、打车难等问题的根源,在于出租车行业数量控制、准入限制等管理体制导致的行业垄断。”长期关注出租车行业改革的传知行社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由晨立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份子钱背后的垄断体制

“份子钱已经从以前的1000多元涨到了3200元(张伟是双班司机,双班车每车每月向公司交份子钱共6400元;其所在公司单班司机每车每月交份子钱5000元左右),油价也从原来的每升三四元涨到将近每升8元,但收入却没有相应增长。我现在每天早上起来,脑子里就要算一下,交给公司3200元的份子钱挣够了没有。一个月拉活的钱,1/3交给公司,1/3是油费,剩下的1/3才是纯收入,也就3000多元。所以基本上一个月有一大半时间是白干的。”谈到份子钱,张伟不由地激动起来。

和张伟一样,中国绝大多数城市的出租车司机都要向公司交份子钱,而这和当下的出租车经营模式有关。

法治周末记者在访中了解到,目前出租车行业的经营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公司经营模式,也称承包挂靠制,即出租车经营权(即平时所说的牌照)归公司所有,由公司买车把经营权承包给个人,个人每月向公司上缴份子钱和管理费,或由个人出钱买车、一次性支付牌照费(经营权使用费)后挂靠到公司名下,每月只向公司上缴管理费;一种是个体经营模式,即把出租车经营权直接授权给个人,个人经营的收入扣去油钱、修理费等,都归个人所有。

“目前全国大部分城市都是公司制模式下的承包挂靠制,新入行的出租车司机并没有太多的选择,一般只能选择向出租车公司承包经营权。温州则是少数推广个体制模式的城市。”由晨立说。

在张伟眼里,那些为数不多的个体出租车经营者太幸福了,他们每天只用工作五六个小时,就可以赚取跟张伟一样的收入。

1993年以前,对出租车牌照的审批并无限制,各地出租车行业迅猛发展,导致市场竞争加剧、司机收入下降、交通拥堵等负面问题。随后各地开始对出租车行业进行严格的数量控制和准入限制,纷纷停办出租车企业,并停止向个人发放牌照。紧接着各地又推行公司制、规模化运营,随着公司之间不断的兼并,原有的牌照掌握在少数大公司手中。

2004年,建设部《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正式颁布实施,各地相继发文确认了出租车行业作为公共交通的一部分,实行特许经营,并继续以特许经营的名义对出租车行业进行数量控制和准入限制。

法治周末记者查阅各地出租车经营权出让的相关管理办法后发现,在出租车经营权的取得上,出租车公司几乎占据了垄断地位。一方面,出租车经营权基本均由出租车公司取得,公司只需向缴纳每车每年5000元至15000元不等的使用费(北京等少数地区实行无偿出让,出租车公司无需缴纳使用费),而出租车司机交给公司的份子钱却高达每月每车3000元至5000元。另一方面,对于少量、新增的出租车经营权则会通过拍卖或招投标的方式有偿出让,而由于种种限制性条件,出租车公司之外的个体经营者很难获得竞标资格。

同样长期关注出租车行业的湘潭大学法学院教授欧爱文认为,由于对出租车行业实行特许经营,进行数量控制和准入限制,出租车公司对出租车的经营权形成了垄断性占有,出租车公司在用较少的钱获得出租车经营权后,就可以不劳而获地坐收高额份子钱,而在底层拼命工作的出租车司机却只能分得很少利润,这也是导致出租车司机对公司不满的重要原因。

既得利益者阻碍行业改革

对于现行的出租车管理体制,研究人士多有微词。北京市人大代表沈梦培曾经把北京出租车行业描述为“富了公司,亏了国家,苦了司机,坑了百姓”。

对此由晨立表示赞同。

“出租车公司利用垄断地位获取收入是显而易见的,而对于出租车公司的运营成本很少有公开数据。2006年北京市出租车运价听证会期间,出租车企业提交给听证会代表的一份审计报告,其中列举了驾驶员工资、车辆折旧费、五险一金、管理费等13项开支。只是出租车公司可以通过会计手法增加经营成本,比如说支付场地费、员工工资等,公司甚至可以把利润做成负值,以偷税漏税,这对国家来说是很大损失。”由晨立说。

由晨立认为,正是由于数量控制和准入限制,单个的出租车司机在跟拥有大量牌照的出租车公司对话时处于弱势地位,在承包费、管理费等方面几乎没有谈判的空间,只有拼命工作以换取跟工作量不相符的收入;同时又对市场上的出租车数量进行限制,近年来向市场上新投放的出租车非常少,而城市居民对出行服务需求越来越多,从而导致了打车难、黑车多等问题的出现。

“现行的出租车行业管理制度造就的行业垄断,是造成当下很多问题的根本原因。不改变这个体制,推行''员工制'',份子钱、劳动收入等进行工资集体协商,并不一定能真正实施下去,整个行业的面貌也不会有所改变。”由晨立补充道。

法治周末记者在访中了解到,多年来各地也相继针对出租车行业进行了一些改革,比如上海市曾降低份子钱以减轻司机负担;宁波市为了防止市场炒作出租车牌照,制定《宁波市客运出租汽车营运权价格评估暂行办法》,规定凡进行继承、转让和交易的出租车,必须到指定的出租车营运权价格评估交易中心进行评估;温州市率先抛弃承包挂靠制而推行个体制。

但由晨立认为,这些改革和三部门最近出台的政策一样,均未触及出租车行业的核心问题,相反,温州市的个体制模式还衍生出了更多的问题,比如温州的出租车牌照由于稀缺性、且可以抵押到银行进行,导致牌照成为资本炒作的对象,牌照价格曾一度飙升到140万元,而温州推行个体制时,牌照用3万元即可买断。

“要改变出租车行业的现状,一定要打破数量管制和准入限制。这个观点我们提了很多年,但行业的改革一直推动不下去,究其原因还是跟既得利益集团的强烈反对有关。”由晨立分析道。

由晨立对全国多个城市的出租车行业进行过调研,在调研过程中,他发现有些城市的部门和出租车公司已经形成了利益共同体,触动现行体制影响到的不仅仅是出租车公司的利益。

“即便管理部门和出租车公司的利益没有捆绑在一起,现在那些大的出租车公司也有阻碍行业改革的利益冲动,他们合力也会对政策产生影响。”由晨立说。

由晨立甚至认为,出租车司机本身也是既得利益者。出租车司机之所以对黑车的存在这么不满,并且因为黑车的存在闹罢工,归根结底还是因为黑车的出现分割了他们的利润,一旦把这个行业推向市场,可能对现有出租车司机的收入造成影响。资料显示,早在2009年,北京黑车总量就达到7万辆,已经超过正规的出租车数量(6.6万)。

而出租车司机的数量又很庞大,据统计,我国目前有8700多家出租汽车企业,有100多万辆出租车、200多万名出租车司机。

“出租车司机群体一旦对制度改革不满,很可能对社会稳定带来影响,这可能也是尚未推行改革的一个顾忌。但我们不能因为改革有风险,就拒绝改革。”由晨立认为,可以通过制度设计,弥补因改革对出租车司机群体乃至现有出租车公司可能带来的利益损失,比如在出租车行业市场化之后,国家就不用每年对该行业进行补贴,以往每年60亿元的油补就可以省下来对先前进入的行业者进行一定的补贴。

打破垄断后的制度设计

打破数量控制后,出租车行业应以公司制的模式经营,还是个体制的模式经营?出租车的价格是否还要跟现在一样进行定价?

欧爱文认为,一旦破除了准入限制和数量控制,是以个体化的模式运营还是公司制的模式运营就不再是问题,这两种模式也没有优劣之分,只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就像开餐馆一样,可以有小饭馆也可以有大饭店。

业内有一种观点是,公司制优于个体制,因为这样可以降低部门的监管成本。

但欧爱文认为这种观点并不合理,个体制运营的出租车司机由行业协会进行监管,这并不会增加管理成本,相反由于行业协会对出租车业的性质更为了解,监管起来或许会更加得心应手。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余晖也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当前北京的1000多名个体出租车司机就是由在北京市私营个体经济协会下属的出租车分会进行监管,改革推行以后,也可以照此思路进行管理。

不过欧爱文和由晨立都认为,由于出租车行业涉及公共利益,不能把行业完全交给市场,还应对出租车司机的技术水平、出租车的安全性能等涉及公共利益方面进行干预,制定相应的从业标准。

在把整个行业推向市场之后,欧爱文认为也应改变当下对出租车行业的统一定价机制。

“不同等级的服务应该有不一样的价格。不过为了避免漫天要价等情况的出现,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可以由制定指导价,制定一定的价格区间,允许出租车公司或行业协会根据不同时段的油价、不同的服务等级等进行价格调整。但一定要在出租车的醒目位置明码标价。”欧爱文说。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