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菜油国家标准是多少?

2.农产品期货之来自番外的小颗粒菜籽

3.2009年籽棉走势

2008年菜油价格走势原因_2009菜油价格

200-220型是280-320元、,240-260型360元,330-360,450元,,都是小时计算,包月的话220,3万,240,3.8万,330,4,5万

破碎的话,不知道……

菜油国家标准是多少?

其实食用油种类非常多,除了吃猪油还有其他选择。选择吃哪种油健康,是每个人最头疼的问题。第一名:橄榄油,茶籽油。这两种油都含有大量的油酸,具有降血脂、抗凝血的作用,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非常有帮助。第二名:花生油、芝麻油、菜籽油。这三种油最重要的特点是香气浓郁,其中芝麻油富含维生素E、芝麻素、芝麻酚、植物甾醇等。,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有好处。第三名: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小麦胚芽油。这四种油富含生物E,而大豆油中的卵磷脂、玉米油中的阿魏酸酯、葵花油中的植物甾醇和磷脂都可以对人体起到保健作用。第四名:猪油、黄油、牛油、椰子油、棕榈油。这五种油耐热性好,特别适合做糕点或者油炸食品,会有很浓的香味。花生油:花生油是人们经常食用的一种油。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非常丰富,还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这些营养物质可以帮助人们改善心脑血管的功能,还可以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所以适当食用花生油对保护心脑血管的健康非常有帮助。

农产品期货之来自番外的小颗粒菜籽

GB 1536——2004.菜籽油

NY/T 751-2021绿色食品 食用植物油

中国食品工业标准汇编 食用油及其制品卷

一、基础标准

GB/T 8873——2008粮油名词术语油脂工业

GB/T 8874——2008粮油通用技术、设备名词术语

GB/T 26631——2011粮油名词术语理化特性和质量

GB/T 26632——2011粮油名词术语粮油仓储设备与设施

二、产品标准

GB 1534——2003花生油

GB 1534—2003《花生油》第1号修改单

关于推迟实施《大豆油》、《花生油》国家标准以及明确食用植物油标签中“原产国”标注方式的通知

GB 1535——2003大豆油

关于推迟实施《大豆油》、《花生油》国家标准以及明确食用植物油标签中“原产国”标注方式的通知

GB 1536——2004.菜籽油

GB 1536—2004《菜籽油》第1号修改单

GB 1537——2003棉籽油

GB 8233——2008芝麻油

GB/T 8234——2009蓖麻籽油

GB/T 8235——2008亚麻籽油

GB/T 8937——2006食用猪油

GB 10464——2003葵花籽油

GB 11765——2003油茶籽油

GB 15680——2009棕榈油

GB/T 18009——1999棕榈仁油

GB 19111——2003玉米油

GB 19112——2003米糠油

GB/T 22327——2008核桃油

GB/T 22465——2008红花籽油

GB/T 22478——2008葡萄籽油

GB/T 22479——2008花椒籽油

GB/T 22514—2008菜籽粕

GB 23347—2009橄榄油、油橄榄果渣油

GB/T 24301—2009 氢化蓖麻籽油

LS/T 3218—1992起酥油(原SB/T 10073 1992)

LS/T 3242—2014牡丹籽油

NY/T 416—2000低芥酸菜籽油

NY/T 430 2000绿色食品 食用红花籽油

SB/T 10292—1998食用调和油

SC/T 3502—2000鱼油

SC/T 3503—2000多烯鱼油制品

三、卫生标准

GB 2716—2005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

GB 7102.1—2003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的卫生标准

GB 8955—1988食用植物油厂卫生规范

GB 10146—2005食用动物油脂卫生标准

GB 17402 2003食用氢化油卫生标准

GB 19641 2005植物油料卫生标准

四、加工过程标准

GB/T 17374 2008食用植物油销售包装

GB/T 17756—1999色拉油通用技术条件

GB/T 29374—2012 粮油储藏 谷物冷却机应用技术规程

GB/T 29890—2013粮油储藏技术规范

GB/T 30354—2013食用植物油散装运输规范

LS 8010一2014植物油库设计规范

2009年籽棉走势

黄萼裳裳绿叶稠,千村欣卜榨新油。

——乾隆《菜花》

正月芸,二月荣芸

(油菜籽的历史)

中国是世界上栽培油菜历史最为悠久的国家,据清代《植物名实图考》记载,中国油菜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味浊而肥、茎有紫皮,多涎微苦”的油辣菜,即芥菜型油菜;另一种是“同菘菜,冬种生薹,味清而腴,逾于莴笋”的油青菜,即型油菜,早期当作蔬菜栽培。另有甘蓝型油菜,原产欧洲,16世纪才开始籽榨油,中国在20世纪40年代先后从日本和欧洲引入。

型油菜是由栽培演化而来,古称芸薹,也称胡菜,相传最初栽培于塞外芸薹戍,因而得名。《夏小正》中有“正月芸,二月荣芸”的记述。考古学家在陕西半坡新石器时代遗址里,发掘出在陶罐中已经炭化的大量的菜籽,其中就有籽或芥菜籽,碳14测定距今近7000年。今青海、甘肃、新疆、内蒙古等西北一带,是油菜最早的分布地区。

芥菜型油菜则是从芥菜演化而来。长沙马王堆汉墓已有保存完好的芥菜籽;《齐民要术》中开始有关于芥菜型油菜的记述;《名医别录》中谈到芥菜型油菜已有“青芥、紫芥、白芥、南芥、旋芥、花芥、石芥”7个品种。

劳动人民在长期种植和食用过程中,发现油菜籽中含有较多的油分,逐渐将油菜从菜用转为蔬、油兼用。唐代《本草拾遗》中有油菜榨油的最早记载;《图经本草》正式称它为油菜,并列入油料作物:“出油胜诸子,油入蔬清香,造烛甚明,点灯光亮,涂发黑润,饼饲猪亦肥。上田壅苗堪茂,秦人名菜麻,盲子可出油如脂麻也。”中国油菜栽培是从小面积上“供作蔬茹”逐步发展到“苔而食”直至“亦得取子”榨油,始种于北方旱作区,而后渐次扩展到江南稻区,再后发展形成了我国以黄河流域上游为中心的春油菜区和以长江流域为中心的冬油菜区。

带你去看油菜花

(菜籽的种植时节和区域分布)

我国油菜种植分为冬油菜(9月底种植,5月底收获)和春油菜(4月底种植,9月底收获)两大产区。冬油菜面积和产量均占90%以上,主要集中于长江流域;春油菜集中于东北和西北地区,以内蒙古海拉尔地区最为集中。

根据状况、生产水平和耕作制度,国家农业农村部将长江流域油菜优势区划分为上、中、下游三个区,并在其中选择优先发展地区或县市。其主要条件是:油菜种植集中度高,区内和周边地区有带动能力较强的加工龙头企业。

(1)长江上游优势区

包括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气候温和湿润,相对湿度大,云雾和阴雨日多,冬季无严寒,利于秋播油菜生长。加之温、光、水、热条件优越,油菜生长水平较高,耕作制度以两熟制为主。

四川已成为我国第一大油菜籽生产省。四川省历来有食用菜油的传统,因而油菜种植面积很广,全省除了甘孜、阿坝、凉山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以及攀枝花市以外,所有的地市都有油菜籽种植,主要分布在德阳、绵阳、眉山、遂宁、内江等地市。

(2)长江中游优势区

包括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和河南信阳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水充沛,适宜油菜生长。主要耕作制度:北部以两熟制为主,南部以三熟制为主。

湖北油菜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排全国第三位和第二位,种植区域在江汉平原、鄂东地区,主要在荆州、荆门、襄樊、宜昌、孝感、黄冈、黄石地区。

湖南菜籽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二位,种植区域集中在洞庭湖平原,主要是常德、益阳、岳阳地区。

(3)长江下游优势区

包括江苏、浙江、上海。属于亚热带气候,雨水充沛,日照丰富,光、温、水非常适合油菜生长。主要不利因素是地下水位较高,易造成渍害。土地劳力紧张,生产成本高。其耕作制度以两熟制为主。

江苏菜籽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北,包括盐城、扬州、泰州、南通、南京等丘陵地区。

舌尖上的中国——一粒菜籽的神奇之旅

(菜籽的加工工艺)

20世纪70年代前,由于浸出法制油在我国尚未得到推广应用,菜籽制油工艺主要是一次压榨法,部分地区用土榨法,菜籽榨油后得到的菜籽饼直接作为饲料或肥料使用。

改革开放以来,浸出法制油在菜籽加工行业得到大量应用,菜籽加工行业普遍用预榨浸出工艺,菜籽饼经浸出后获得的菜籽粕产量明显提高。目前在我国部分地区仍然存在一次压榨菜籽工艺生产的菜籽饼,但直接用作饲料的数量在逐年减少,部分菜籽饼被浸出油厂收购生产菜籽粕。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菜籽饼粕市场中,菜籽粕所占比重超过90%,菜籽饼所占比重不足10%。在生产工艺上,我国的大豆、油菜籽等油料压榨浸出工艺与设备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见下图)。

图油菜籽预榨浸出工艺,资料来源:郑州商品

油菜籽压榨后的两个产品分别为菜籽粕和菜籽油;而大豆压榨后的两个产品分别为豆粕和豆油。二者的结构完全相同。

小贴士

菜籽油在中国有千年的历史,使用广度上贯穿长江流域,给菜系的厨师创造了施展技艺的舞台。红油的烹制必须使用菜籽油,秘诀掌握在四川人手中。煸炒,使辣椒迅速脱水,渗出香味,捣碎,以便与菜籽油充分接触。油温是关键,过低,滗不出辣椒的香味,稍高,又容易焦煳。中式厨房不依赖温度计,全凭厨师的手感和经验精准控制。辣味素和红色素完全析出,需要静置一整天。一缸精彩的红油,几乎就是川菜的灵魂。色泽红艳,辣味醇厚,香气袭人。菜籽油在四川人手里,完成了华丽的转身。

四川火锅和老干妈

(菜籽的流通)

菜籽是全球四大油料作物之一,也是我国消费量第二大的油籽。2016—2017年,我国菜籽消费总量达到了850万—1000万吨。

近几年,我国油菜籽种植面积和产量呈逐年下降趋势,油菜籽产业进入去产能阶段,需求大幅下降。近三年来我国油菜籽压榨能力大约在2000万吨,但是每年实际压榨油菜籽仅有1000万吨左右。在压榨1000万吨油菜籽中进口约500万吨,国产约500万吨。国产油菜籽有80%用于农民的自留口油,仅有20%用于商业流通。

我国的油菜籽压榨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港口的福建、广东、广西和长江流域地区的四川、湖南、安徽、江苏等地。近年来内蒙古、青海、新疆等边远省份也引资兴建,内蒙古现在就有四五家油菜籽压榨工厂,目前看有继续兴建和扩大压榨规模的势头。在去产能之后,湖北、安徽、湖南等地目前有95%以上的油菜籽压榨企业已经转型或者停产关闭。所以,现在油菜籽压榨企业主要分为两类:一类集中在福建、广东、广西、江苏沿海港口地区,以压榨进口菜籽油为主,开工率在70%左右;从菜籽的到港量来看,广东、广西、福建的进口量超过70%。另一类是内陆地区压榨国产油菜籽的工厂,开工率只有40%左右,少数企业可以达到80%。比如,四川的“菜籽王”工厂门口车水马龙,它的工厂开工率大概可以达到80%,销量非常好。四川最大的菜籽油加工厂有64台小榨机,一天能加工300吨油菜籽。四川火锅和老干妈等都离不开菜籽油。

所以,菜籽的流向也相应地分为:进口菜籽主要集中在华南和华东,国产菜籽主要流向云贵川渝和湖南湖北。

欧洲的柴油有点香

(全球菜籽的供需情况)

20世纪50年代以前,世界油菜籽种植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亚洲油菜籽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5%左右。其中,我国油菜籽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重超过60%,位居第一位;印度位居第二位,占世界总产量的30%左右。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油菜种植布局发生了很大变化,美洲、欧洲、非洲以及大洋洲的部分国家开始大量种植油菜。目前,世界五大洲都有油菜种植,欧盟27国、加拿大、印度、中国为产量最大的四个国家和地区,占全球菜籽产量超过80%。

油菜籽是全球第三大的油籽作物,近5年全球油菜籽产量稳定在6800万—7200万吨,全球油菜籽除种用外基本都用于压榨。近5年全球油菜籽的压榨需求稳定在6600万—6800万吨,所以全球油菜籽的库存消费比相对稳定。

生物柴油指用植物油、动物油、废弃油脂等生产的一种可再生的生物质燃料。生物柴油可以部分替代石化燃料,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生物柴油的供需与原油价格有较高的相关性。油籽的主产国利用其较低的原料成本发展生物柴油,如油棕的主产国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大豆的主产国美国、巴西和阿根廷,油菜籽的主产国欧盟。

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盟积极制定生物能源方面的政策以改善国际气候。2005年,欧盟生物柴油产量占全球产量的比重高达85%。欧盟的生物柴油原料有菜油、棕榈油、废弃食用油、动物油、豆油等。其中,菜油是最主要的原料,占比为43%。欧盟也是全球使用菜油生产生物柴油的最主要地区。菜油生产的生物柴油,80%在欧盟消费。2011年以来,欧盟生物柴油消费量相对稳定,在1300万吨上下浮动。2017年,消费量为1355万吨,

随着全球大豆与油棕树种植面积的扩张,豆油与棕榈油应用于生物柴油产业的数量增加,美洲和亚太地区生物柴油产量所占比重持续上升,而欧洲的市场份额持续下降。目前,欧盟的生物柴油产量占全球产量的37%。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国内菜籽价格的影响因素)

影响国内油菜籽价格变化的因素众多,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类。

(1)最基本的供求因素

国内油菜籽的供应主要考虑两方面:一是国产菜籽的供应;二是油菜籽的进口。近些年由于土地、劳务成本的上升,国产菜籽的种植收益越来越差,种植面积大幅减少;进口的加拿大菜籽价格相对国产菜籽便宜,国内进口量保持稳定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产菜籽的价格。国内油菜籽的需求也分两部分:一部分是以四川为代表的西南地区的本地菜籽的消费,因当地的饮食习惯和风味要求生产浓香型菜油。浓香型菜籽油的需求刚性,供应偏紧,价格远高于普通菜籽油,所以当地油菜籽的价格也比较高。正是这种高价使得全国各地的菜籽纷纷涌向云、贵、川、渝,尤其是内蒙古、江苏的低价菜籽对内陆菜籽的价格形成了一定的冲击。另一部分是以四川为代表的西南地区之外的消费需求,较平缓。

(2)影响不断增强的国际因素

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2017年,我国进口大豆9550万吨,进口油菜籽474万吨,进口24度棕榈油343万吨,进口菜籽油75万吨,进口豆油65万吨,进口葵花籽油71万吨。如果按照3350万吨总供应量来算,我国食用植物油供应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接近75%,国际市场油脂油料价格变化对国内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

(3)密切相关的菜油菜粕

油菜籽经压榨得到菜籽油和菜籽粕(菜籽饼),市场主要需求是菜籽油和菜籽粕,所以菜籽油和菜籽粕价格的变化对油菜籽价格的影响非常大。菜粕的价格主要跟随豆粕的价格变动,而豆粕的价格同CBOT大豆价格息息相关。菜籽油的价格取决于整体油脂的供需情况,受豆油、棕榈油价格的影响非常大,豆油大部分来源于进口大豆压榨,棕榈油几乎全部来源于进口。虽然国产浓香型菜籽油价格不受豆油和棕榈油影响,但是进口菜籽油的价格对国产浓香型菜籽油的价格有一定的冲击。

(4)“削峰去谷”的政策

我国政策调整对油菜籽价格的影响比较大。2008年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家为保护农民利益,首次出台了油菜籽托市收购政策,使得油菜籽价格止跌回升。2009—2011年国家继续执行油菜籽托市收购政策,并不断提高托市收购价格,不仅稳定了国内油菜籽价格,也保护了农户种植油菜的积极性。最近几年,国家取消了油菜籽的托市收购,油菜籽的种植面积大幅减少。随着国家储备菜籽油的抛售结束,国内面临菜籽油供应短缺的局面,菜籽油未来价格的走势可能影响国内油菜籽的种植。

鱼儿们的零食

(菜籽粕的消费和价格影响因素)

菜籽粕的营养价值很高,粗蛋白含量为35%—40%,氨基酸比较完全,几乎不存在限制性氨基酸。与其他油料饼粕蛋白相比,菜籽粕蛋白的蛋氨酸、胱氨酸含量较高,赖氨酸略低于大豆,其蛋白效价为3—5,比大豆蛋白还高。此外,菜籽粕中钙、磷、镁是豆粕的3倍,硒是豆饼的8倍,还富含铁、锰、铜、锌等元素,是一种价廉易得的优质饲料蛋白。但是菜籽粕中含有多种毒素和抗营养因子,以及由于制油加工时不脱除皮壳,造成饼粕粗纤维含量较高,影响了它作为饲料的利用价值。

菜籽粕的价格会跟随豆粕价格的变化而变化,同时,其他水产饲料的原料,比如鱼粉的价格波动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另外,我国菜籽粕价格还呈现一定的季节性波动规律。每年2—4月,菜籽粕库存量较少,而水产养殖开始增加,菜籽粕价格开始上涨;5—8月,国产油菜籽开始集中上市,菜籽粕新增供给量大幅增加,国内菜籽粕价格常常出现下跌,在新季菜籽粕供应能力最强的5—6月,价格往往跌至年内低点;7—10月,国产油菜籽榨季陆续结束,菜籽粕供应能力趋于减弱,水产养殖却进入对菜籽粕需求的旺季,呈现供应预期减少和需求显著增加的供需格局,国内菜籽粕价格上涨趋势较为明显;11月到来年2月,水产养殖行业购旺季结束,国内菜籽粕价格一般呈现稳定或小幅下降趋势。

没有什么是一顿麻辣火锅不能解决的

(菜油的消费和价格影响因素)

我国是传统的菜籽油消费大国,最近10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内植物油消费量呈现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由于菜籽油供应量难以大幅增加,并且与豆油、棕榈油的价差扩大,导致其消费量增长缓慢,菜籽油占我国植物油消费量的比重不断降低。

我国菜籽油传统消费区域集中于长江流域的浙江、江苏、上海、安徽、江西、湖南、湖北、重庆和河南南部,西南地区的四川、云南和贵州,西北地区的青海、甘肃、陕西、内蒙古以及新疆的部分地区。传统的菜籽油消费区大部分是传统油菜籽主产区。最近几年由于菜籽油价格远高于豆油价格,部分传统菜籽油消费区的菜籽油消费量下降,表现最为突出的是长江下游地区的江苏、上海和浙江。长江中游地区的菜籽油消费量也呈现下降的趋势,主要原因是长江下游地区大量的大豆压榨企业建立,豆油产量不断增加,加上交通方便,大量价格较便宜的豆油不断冲击菜籽油市场。

与长江中下游地区菜籽油消费量下降不同的是,最近几年西南和西北地区菜籽油消费量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一方面这些地区的饮食习惯决定了人们更喜欢吃菜籽油,尤其是西南地区的餐饮业对菜籽油需求持续增加;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些地区的食用油消费量快速增加,当地供不应求的矛盾更加突出,沿海地区豆油和棕榈油运至这些地区的成本较高。

郑商所的菜籽、菜粕、菜油系列期货合约

菜籽期货可以帮助农民、菜籽经营和加工企业、菜籽贸易商们控制成本、管理库存,规避市场风险。1963年加拿大温尼伯商品(WCE)就推出了菜籽期货;1994年,法国国际期货推出菜籽期货品种。随后,泛欧、澳大利亚悉尼和印度商品相继上市菜籽期货。我国于2012年12月28日在郑州商品推出菜籽期货(见下表)。

表郑商所菜籽期货

08/09年度棉花市场行情分析

日期:2008-10-13 13:47 作者: 来源:中国棉花信息网

十一前后,笔者到河北南部及鲁西北棉区的棉花地和棉花加工企业看了看,得到一些棉花圈、供销社朋友们的热情接待和帮助,在此深表感谢。本人归纳了一下个人看法,存在以偏概全或草率定论的成份,请朋友们指正:

1、2008/09年度国内棉花产量真得能同2007/08年度持平?笔者今年没有到新疆去,不敢枉下结论,但从河北南部和山东西北部来看,棉花的单产同比增长的希望不大,河北南部根花和中期花都不多,秋桃的长势不错,但十一前后的降温,对棉花的生长和质量造成影响山东德州地区棉花摘进度十一后达到70%以上,但相当一部分棉农反映,从收回家的数量估算,籽棉产量同比不仅没有上升反而所下降,棉农认为问题集中在棉种的质量和前期降雨及棉花重茬、早衰上。江苏单产上升,但植棉面积大幅下降安徽棉花单产和质量双下滑,湖北、河南的形势同安徽、江苏等是“墙里墙外”的关系,湖南和山西、陕西的丰产难改大局——笔者认为内地减产至少在20—30万吨而新疆北疆气温下降、对摘进度和质量产生一定影响,因此08/09年度国内总产不会超过750万吨。

2、资金并不是影响和制约棉花加工企业收购籽棉的“瓶颈”,从对几个市级、县级棉麻分司的调查来看,通过第三方监管或财产抵押等方式或多或少都拿到了农发行,但受棉籽“上窜下跳”以及全球商品期货下泻施压的影响,哆哆嗦嗦不敢收,如某公司400型大厂,到十.一前只收了10多万斤籽棉,轧花机根本开不起来而一些个体200型厂和400型厂却靠自有资金开秤收购、加工,但基本全是据棉纺厂“订单加工”,加工出来一批走一批,够一车装一车,决不存货,笔者曾到东光某收购了500万斤以上籽棉的400型厂参观,其折算下来的加费每吨260元左右,快进快出的利润每吨250—300元,400型大包比周边小包的销售价高120—200元/吨,轧花厂随时根据油脂厂的反聩调整收购价。

3、即使籽棉收购价跌到2.90元/斤以下,农民弃棉种粮的积极性也不高,一方面是种冬小麦和玉米两季的投入比一季棉花要大,而且集中收割期间劳动强度不小,另外对一部分棉农而言,种棉多为了“活钱”,9月后可随时填补家庭支付再者随国内经济形势由防“通胀”转向“防紧缩”,包括农产品在内的所有商品呈现下跌、回归理性的势头,玉米、小麦、大豆等等售价全线回调,10月8日河北、河南等地玉米的收购价滑至0.80元/斤左右,新疆则低至0.77元/斤以下,全年度“平开低走”的趋势形成,粮棉比价出现一定幅度倾斜,但还没逼到棉农痛下决心的地步。

4、棉纺织企业“麻杆打狼——两头害怕”。一方面在购新棉和2007/08年度新疆棉时尽量压价现款价格,一方面担心因棉价下跌推倒整个产业链“多米诺股牌”,造成棉纱布的销售价大幅下挫,压空眼前还算不错的利润,各地中小棉纺织企业融资困难,民间资金、高利贷压垮了部分厂家坚守或“二度开机”的信心。目前一些棉花企业、棉纺厂反映,即使农发行足额下发,今年也不敢用,企业资金链紧张只是表面现象,下游销费终端严重萎缩才是问题的关键。

10月6、7两日郑期成交量的巨幅放大,显然是浙江大地期货公司及其它炒作力量的短期行为,资金实现在大进快出,国家可能收储的消息面刺激作用并不强,在全球商品市场遍插“绿旗”的情况下,国内棉花市场险些玩了回“中原突围”的大戏,但随8日资金获利后大量外逃,“插曲”结束,郑期和撮合再回“空逼多”行情。10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日决定:从10月15日和10月9日起分别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和一年期人民币存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存基准利率双双下调的举措为近十年来罕见,而全球7大央行共同减息救市说明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已无可避免。笔者分析,对中国而言,2008年下半年并只是金融风暴到来折“前奏”,2009年才是“重灾区”,棉纺织行业将加速洗牌和淘汰,中国的棉花产业向“自给自足”靠拢。对棉花走势,个人认为:

一、棉价随同整个商品市场补跌的趋势短期不会有根本改变,棉价加速下跌加快收储政策的出台,但恐怕难以托住底部,国内棉破12000的阻力不大,棉农成为这场博奕的“牺牲品”。

1、有关部门讨论的最低收购保护价,在部分地区籽棉摘进度达到50%以上出台,“黄花菜凉了半截”,按9月底,农发行各省级分行陆续对外公示了2008/2009年度新棉收购的上线和风险控制线为每公斤4.8元—5.6元(新疆为5.4元/公斤),显然两条“红线”低于棉农的预期,在种植成本和人工费用大幅上升的前提下,棉花又成了“多收三、五斗”的代表,政策出台不及时和执行不彻底加大了棉农和棉花企业的担心。

2、农发行新棉收购上线标准基准暂定为500元/担,可以根据市场变化决定上下浮动,最高可以上浮50元/担,实施第三方监管的棉花,收购上线则最高可以上浮60元/担,因此1吨皮棉的上限为11200元,而2007/08年度江苏、河北、安徽省等省执行的上限是570元/担,即11400元/吨,比本年度高了200元/吨,说明国家也在有意压低棉价,降低棉花企业风险。

3、收储的前提是“棉价过低”,从湖北省农发行制订的“上线为500元/担,不上浮风险控制线为11500元/吨(标准级籽棉价格控制在2.6元/斤以内)。”来看,皮棉到厂价12000将是国家认定的底部,而近日新疆329和地产棉的到厂价均滑落至12500—12800元/吨,离国家划定的“警戒线”仍有500元/吨以上的差距。

4、随经济危机空降欧州,并向亚太地区蔓延,各国给纷启动救市,全球期货商品下泻的脚步虽有所放缓,但离谷底尚有一段空间,棉花期货更多的是受经济因素左右,脱离简单的供需层面。

二、中国的棉花问题出在消费上,一味的调高产量不过是为了“自圆其说”棉纺织厂的真正压力是欧美等发达国家消费市场和消费信心的大幅萎缩,资金链紧张只是个表现形式,有很多企业表示,现在即使农发行肯大幅放贷,自已也不敢用,一是机器开足了,只能增加纱布库存,现在基本都是按订单生产,没订单就停机二是的利息太高,一般产品的销售利润降至“脚面”以下,目前能“自保”的多是新产品和浮动汇率订单。据8月USDA和Cotlook的报告测算中国2008/09年的棉花消费量分别为1150万吨、1058万吨,与笔者的估测至少相差100万吨。

1、2007年中国对欧盟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额占中国纺服出口总额的16.84%,人民币兑美元虽不断升值,但对欧元却连续贬值,但2008年以来,欧元却大幅贬值,一个月竟达到10%以上,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遭受重创,对美、对欧出口配额大量剩余,很多企业为了完成创汇指标“硬着头皮”接单。

2、美次贷危机只是全球经济衰退的一个导火索,正从欧美发达国家烧向亚州,中国外汇储备大幅贬值(至少10%以上),做为创造贸易顺差的大户——纺织品服装业受到的冲击不言而喻,企业面临接单难、难接单、不接单更难尴尬局面,反正站着、坐着、躺着都活不下去。

三、对2008年下半年乃至2009年中国经济的担心愈发加重,棉花、棉纺织业只是这个大环境下相对薄弱的一环,有人打的比喻是:中国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才刚刚开始,为欧美买单也刚刚开始,这阵风才刚刮到天津,离北京还有100多公里。中国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几乎动用了所有的金融工具,从调控到放松,从防通胀到防通缩,从冷眼旁观到被动救市,因此笔者对2009年的棉纺织业仍不看好,棉花消费能力很可能从“软着陆”到“硬着陆”,相当一部分纺织服企业难以熬过这个“冬天”。

1、美国金融危机没有任何好转的迹象,日前公布的美国消费信贷出现了10年来的首次下降,美联储伯南克更是称美国经济增长前景恶化,更可怕的是,这一切就像传染病一样在欧洲乃至全球市场传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已经呼吁各国取全面行动,防止全球经济陷入长期下滑。

2、相当一部分经济学家认为:降息对解决危机作用有限,很可能仅是让经济放缓的速度变慢,防止其过快下滑,但下滑的趋势并不会改变。此轮降息,是中国首度与全球央行同步行动,与之相比,在此前即使有协调,也会有点时间差。业内分析,此次同步降息仅仅是第一步,中国可能更多参与到全球央行的其他同步行动。

2008/09年度棉企纺企一个都不能少

发布时间:2008-8-6 11:34:59 中国棉花信息网 文字选择:

一、 基础棉花信息:

1、 从种植面积、产量、天气等基本信息预测年度供应形势

a:2008/09年度棉花种植8468万亩,同比减3.15%,中储调查降4%,其中新疆兵团753万亩,降91.3万亩,江苏减种35%

b:2008/09年度产量722万吨,同比降5%,其中新疆280万吨,河南和江苏减产较大

c:山东、河北、江苏等内地棉区前期雨水多,坐桃低,棉花上市期估计推迟10—15天,内地棉区基本在9月20日前后集中上市,山西、陕西等地8月中下旬前后可开秤、加工

d:2007/08年度棉花供应:760+255(进口250—260间)+44(期末—期初,USDA)=1059;2006/07则为1021万吨,同比增3.6%

f:对2008/09年度产量的估计:USDA:773;ICAC:806;本网:722;cotlook:750——关键看后一个半月的天气

2、 从纺纱量、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等判断棉花消费能力

a:至6月底,本年度纺纱量1744.85万吨,全年破2100万吨不成问题;但疑问颇多,6月份纺纱量创纪录的达到199.9万吨?

b:2006/07年度,涤纶短纤和粘胶短纤、晴纶短纤等供应总量约880—900万吨,而棉花供应1021万吨,全用来纺纱(不计损耗)只有1900—1920万吨,而当年纺纱量为1903万吨?增长 200多万吨的纺纱量只需38万吨棉花?

c:2002、2003、2004年我国棉纺织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均在100%以上,2005年、2006、2007年分别降至55.5%,19.8%,13.32%,2008年1—6月份增幅降至两位数以下

d:2007/08年度中国棉花消费水平增长OR下降?新增的产能大还是减、停产的比例高?本网认为需求下降30—50万吨

f:新疆棉和高等级美棉、澳棉需求低于预期,说明高支纱、高支高密坯布遭遇出口瓶颈;另外是产业升级盲目、过快

3、 从种植、收购、加工、棉副产品、运输成本来估算棉花价格

a:2008/09年度棉花种植物化成本增多少?70—120元/亩,增幅20%以上,以500斤亩产计算,籽棉价格上涨0.15—0.20元/斤

b:决定2008/09年度籽棉收购价格的主要是棉籽价格?对棉籽价格造成直接影响的是原油、大豆、玉米等相关产品的价格,美元贬值、地缘政治和基金炒作——上涨仍是主题

c:成品油价(93#汽油普涨0.85元/升)、人工成本上涨(拣三丝和轧花)导致1吨皮棉的成本40—50元;以300公里计算,运输费用上涨45元左右—合计近100元

4、 从国家针对棉花、棉纺的政策分析

(1) 针对棉花:

a:新疆棉移库运输补贴政策,自2007年度至2010年度,需其它措施配套:可能抬高新疆籽棉收购价,投资新疆的棉纺织厂搬回内地?

b:良种补贴涵盖的范围在缩小——棉种价格上涨,补贴面积下降和棉农对“良种非良”的认识

c:棉花进口滑准税,从临时进口关税到两税合一直至全面取消是个必然过程,前提是给予棉农足够的植棉补贴和保护

(2) 针对棉纺:

a:适当控制人民币升值速度,至6月底,升值幅度超过20%——商务部向院建议,给出口企业喘息时间和打压热钱流入,热钱流入同人民币升值相互强化

b: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上调2%。1、自8月1日开始实施,但调整范围和作用低于预期,看似我们直接补贴的是纺织企业,实际上补贴的却是国外的消费者;2、难逆转2008年下半年纺织形势;3、成为纺织品服装出口价格让步的底垫;4、退税能否及时退给企业?

c:货币从紧政策的转向——通货膨胀压力有可能走向中期或者长期化,货币政策的从紧态势将会持续,经济增速下滑与通胀压力高企是主要困境,短期国家从上救市的希望不大,但政策的灵活性会增强,中小企业会得到一定救助;

(3)出口形势:2008年5、6月份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的同比增幅分别为9.67%和-4.18%,但若以人民币结算,其同比增幅分别为-0.54%、-12.46%,2008年纺织品服装出口“硬着陆”——必然要出口退税上调,棉纺厂进项税统一以及进口纺机免关税等政策

二、 深入分析棉花形势:

1、 利用基础信息,判断年度棉花的走势,准确的做出中轴线,选择买入或卖出时间

a:判断棉价的高点或低点没有意义,重要的是中长期走势,做一个面而非一个点,2008/09年度轧花厂仍赚加工费,流通企业没空间

b:短期关注下游产业形势(尤其是纺织品服装出口形势)比供需、成本更有效——棉花消费进入滞涨、下滑期,一些外商估测2008/09年中国棉花需求1020—1030万吨,本网950—980万吨

c:新疆棉移库补贴措施将使外棉,特别是高等级外棉的进入遇到阻力,取得国内经营权外商家数增多,操控数量加大(2007/08年度至少30万吨,新疆棉15万吨以上,约占国内棉花流通量的1/10)

d:内地棉花产业要向新疆转移?内地饮用水、灌溉用水水位下降(东北、华北和西北较重);土壤沙化日重;棉花用工虽长,但强度不大;新疆压缩植棉面积——种棉仍是部分地区首选

2、 从原油及农产品(大豆、玉米等)的走向判定棉价趋势

a:2007年,全球粮食价格飙升40%,2008年1季度再涨16%,全球粮食供应压力增大,印度、俄罗斯等40个国家发布了限制出口措施

b:发达国家加大玉米、大豆等生物能源的推广和开发,2006年,美国用于生产乙醇的玉米共4200万吨,2022年将达到1.8亿吨

c:大豆的定价权已丧失、油脂厂多用进口大豆,国际谷物市场都在下降探底;菜籽油高位回落,对油类市场形成打压——通胀的压力下,棉籽的价格仍有冲高的动力,但肯定要低于2007/08年度

3、 从全球、中国经济环境(主基调)把握棉纺、棉花总体方向

a:宏观调控是收紧还是放松?国内的通胀由国际大环境输入和国内经济结构内在问题引起的,通胀压力有可能走向中期或者长期化,对棉花、棉纺行业的、融资“易紧难松”

b:纺织工业的“拐点”已现?真正困难的是2008年下半年和整个2009年,上半年长三角、珠三角大部分纺织企业已处于“零利润”状态,,1/3棉花企业、1/3棉纺厂将在2008年底前淘汰

c:对部分大中型企业的扶持力度可能会加大,主要在出口退税和进口纺机免关税和信贷上,国家领导7月初对江浙粤鲁密集的集体调研,相信政策随后出台

三、 棉花买卖操作中厚积薄发:

1、 利用多层次信息——电子盘上规避风险:对套期保值充分理解和运用

a:中国期货市场目前没有期货投资基金,棉花期货95%以上是散户

b:现货商缺位,套保力量不足,而国外大棉商则100%在纽期上做套保

c:市场资金扩容速度赶不上品种扩容速度

d:,《期货交易暂行条例》依然禁止证券公司等金融类企业进入期货市场

f:需要棉花企业和棉纺厂提高认识,在已成熟的撮合市场锁定利润空间

2、 建立自已的信息渠道——指导籽棉收购、加工、流通和销售

a:2008/09年度3.50元/斤的籽棉收不收?棉农同轧花厂间的僵持局面短期难解——自已给收购价划个范围,2.90—3.30元/斤,随棉籽的价格调整,专家=砖家

b:2008/09年度谁成为棉花经营的主体?轧花厂VS棉纺厂,棉价抵抗风险的能力下降,流通企业这个“蓄水池”越来越小

c:关注轧花成本,更要关注下游棉纺织形势

3、 轧花厂充分利用资金——做两波行情

a:加工时期“快进快出”,加快资金的周转速度,扩大加工量,只赚加工费

b:在棉花 “拐点”出现后的第二或第三高点进入(需要一定的判断能力,一般出现在5、6月份),做一轮推涨行情

4、 棉企认清形势,联合抗“外”——争取国棉定价权

a:外商把经营国产棉做为身份和实力的标志——资金优势和套期保值是其法宝

b:资金短缺的大中型轧花厂很或能投入外商怀抱

c:应该扶持一些棉区、省份内的龙头棉花加工企业和流通企业,至少要把65%以上的棉花掌握在手中

d:融资渠道变窄,对农发行资金的依赖度继续上升,能否10.1前下发,有关部门表示将在资金上大力支持棉花收购、加工,但轧花厂和流通企业敢不敢用,何时用是个关键。

来源:中国棉花交易网 ://.socotton